在上海如何看病挂号(上海就医经验)
更新时间:2023-02-22 00:01:53 点击量:
以下观点仅为个人看病经历经验总结,用语非专业人士,理性阅读。
总共包含3个部分:
一、有效看病步骤
二、普通号、副主任医生专家号、主任医生专家号、专病门诊号有什么区别
三、看病久治不愈时患者应该怎么做
正文如下:
一、有效看病步骤:
第一步:简要文字描述自己的症状,去搜索引擎搜索应该去医院挂什么科室,例如:皮肤瘙痒应该挂什么科?搜索后会得到一些可参考结果,例如图中所示的结果:

第二步:在医院科室排行榜,如复旦版的医院排行榜
查询皮肤科最好的医院排行,得到如下结果:

第三步:在这个排行榜里找到自己最方便去的医院,例如华山医院,去微信或者支付宝找到该医院的公众号或生活号,点预约挂号。里面有专家号(副主任医生、主任医生)和普通号,其中,每个专家大多有其所擅长治疗的疾病和研究方向介绍。
二、普通号、副主任医生专家号、主任医生专家号、专病门诊号有什么区别?
首先说说普通号和副主任专家号的区别。一般到了副主任医生级别,其业务水平已经和普通号医生有比较明显的区别。副主任级别以上,就经验比较丰富了,检查报告出来之前都能大方向判断正确,不做多余的检查,用药精准,病人看病少走弯路。而很多普通医生在各项检查结果出来之前,基本不敢做明确判;即使在病人做了一大堆检查,结果后,用药也不一定精准,导致病人容易走弯路。
然后说说副主任专家号和主任专家号的区别。二者在看病体验上差距并不明显,主任医生比副主任强的可能并不是业务水平,更多的可能是非业务水平的区别。
我曾也遇到过很水的儿科主任医生,每次去就是让我去他们合作的药店买一大堆保健品,患者症状没有本质改善。所以,当你多次在某个专家那里看病,而病症却没有向好的话,果断换医生、或者换科室、或者换医院。
专病门诊号是什么?当某一种疾病的病例和治疗方法在自己医院里已经被研究得特别透彻、治疗非常标准化,就可能产生专病门诊。不同医院有自己擅长的科室,因此不同医院有不同的专病门诊。
三、看病久治不愈时患者应该怎么做?
这一点是最难的,没有程式化的步骤,需要患者自己努力,在不断积累看病的经验中,转换自己的就医思路。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观点,看病不是一个100%依赖医生的事情,只有你自己才是对自己症状最了解的人,自己哪儿不舒服什么时候难受发病自己最清楚。
看病不能100%依赖医生是什么意思?如果你看病只想着依赖医生,你可能会耽误自己的疾病治疗。
曾经有个病例在凌晨发生了心率不齐的症状,在睡梦中心率跳到180,立马送了120抢救。在抢救治疗后,抢救室建议后续检查心脏和内分泌。该病例开始了漫漫求医路,病例去心脏内科找专家看病,检查了一圈,对心脏各项检查都显示没有异常,心脏专家开了一些高血压的药,然后让回去好好休息。病例吃了药没有好转,也没有休息好。
接着,病例去内分泌科又检查了一圈,空腹抽了很多管血,结果还是没有异常,然后让病例回去好好休息。病例依然没有好转。
两个科室两圈检查做下来,已经两三个月过去了,病例没有好转。
病例开始反思,为什么检查没有任何问题,病例却这么难受?那可能的情况就是走错了科室。对,“看错了科室”这个关键性转折,是病例自己悟出来的,不是医生告诉病例的。
病例继续思考,到底应该去挂什么科室?病例开始对自己的症状详细例举、全面剖析。病例关注到自己一点“睡眠质量很差”,具体就是频繁夜醒、醒后入睡困难。病例根据症状搜索到应该挂睡眠障碍科。
病例继续思考,一段时间的思考后,病例脑海里出现了“神经衰弱”这个词语。根据“神经衰弱”,病例搜索到了“神经内科”,神经内科下有一个细分病症“睡眠障碍”。随后,病例看了神经内科的专家,对症下药后病例开始好转。
自病例第一次发病到病例自己找到病因开始好转,总历时8个月。所以当你久治不愈或者医生说你没有异常的时候,病例要靠自己思考突破,转换看病思路,换医生、换科室都可以,积极为自己“治病”。
此外,西医的治病理念很多时候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中医的治病理念讲究人体整体平衡。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结果很多时候导致治标不治本、疾病反复。我们每个城市,大多数医院都是西医理念,上海为数不多的几个中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市中医院等,才是真中医。西医院里的中医科,嗯……你懂的。